“环球资源” 官方微信,获取实时外贸资讯
主页 / 贸易情报中心 / 专家访谈 / 采购菁英汇 | 全球供应链竞争:区域化与全球化
环球资源采购菁英汇 (Sourcing Elite Board,以下简称 SEB) 是环球资源设立的精英会员制俱乐部,仅限受邀行业顶尖人士加入。该俱乐部目前在上海拥有超过 30 名成员,主要是来自采购领域高层管理人员和拥有学院背景的专业人士。
近日,世界经理人邀请环球资源 SEB 社群的 Johan Annell 进行专访,Johan 就中国、东南亚和欧洲的采购行业现状、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角色定位及消费者偏好相关的供应链战略等主题分享了个人见解。
Johan Annell 是 ARC 集团的合伙人,是该集团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他在企业战略、并购、商业转型、供应链和制造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为顶尖的跨国企业提供咨询意见,并领导转型方案。
ARC 集团是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金融机构,专门为亚洲和西方建立桥梁,为个人和机构提供包括财富管理、IPO 和 SPAC 咨询、管理咨询、融资、并购等多种定制解决方案。
1 中国采购行业现状
Johan Annell 先生
区域化的趋势已经遍及全球,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做两件事:一是缩短供应链,这在疫情之前和之中就已经开始了;二是看到在地缘政治风险之外,长供应链所伴随的其他不利因素。
区域化趋势的兴起得益于一个比较正面的因素,即全球贸易市场的日渐成熟,让本地供应链的建立变成了可行的选项。市场越大,专业化生产和产业集群就越有意义。这个道理无论美欧还是亚洲亦然。这是区域化进程的前提。
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作为采购目的地的地位依然非常稳固,仍然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出口不断增长,许多公司对中国的供应链非常满意。过去几年,不少公司都曾尝试过本土及周边设厂,或是把供应链从中国迁往其他国家(如东南亚、欧洲等),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就大多数产品而言,由于中国有非常完整的供应链和非常完善的基础设施,在中国设厂最有利。
在与中国合作时,能切身体会到中国公司对业务的真正渴望,而且不限于制造,他们还愿意承担设计和其他增值环节的工作。也因此,以中国供应链的体量而言,其配套之完备,反应之快速,深得许多公司的青睐。
2 欧洲和东南亚采购行业现状
Johan Annell 先生
至于欧洲,肯定希望扩大自身制造业的规模。如果是指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或是在政治层面优先考量的行业,这是可能的。这些行业也因此得到大量补贴。在某些涉及新兴技术的行业(比如电池)已经如此了。有一些中国处于实际上领先的行业,欧洲正在努力追赶,但更可能先以某些更基本的产品为核心搭起本地供应链。虽然规模不大,但在东欧会有这种情况。这么做的原因或是为了探索可能性,或是因为欧洲或美国客户有这方面的要求。
另一方面,东南亚的采购业务在过去几年蓬勃发展。这里的市场相当多样化。而且,我认为,欧洲方面很容易忽略的一点是,在东盟的合作,以及中日韩自贸区的双重影响下,这些市场逐渐融为一体,并且得到了更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更完备的基础设施。
东南亚国家正在成为极具吸引力的采购市场。原因之一就是关税,尤其是美国的关税政策,让许多消费品公司把一些增值环节和产品的产业链移到了越南北部。东南亚无疑值得我们关注,来自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以及欧美的许多投资都涌入这里,当地公司也逐渐成熟起来,拥有了更多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技术专家,并且具备了在某些行业中往价值链上游探索的实力。
3 中国供应商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
Johan Annell 先生
缩短运输距离,降低采购成本,这是某些行业毕生追求的目标,比如汽车行业。在这些行业中,有大量不同型号的组件,要求严格且多变,需要面向最终客户快速响应。所以,对这些行业来说,供应链越接近最终客户越好。这个产业逻辑是很明确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坚信,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在欧洲本地建厂,有些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了。
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全球供应链,在两条线上展开正面竞争。一边是中国,另一边是越南之类的新兴市场。仅从劳动力成本来说,东南亚要比前者低得多,但不利因素也存在。未来你会看到企业建立起独特的价值链,比如日韩公司加中国专属供应商的搭配。另外,这种价值链的竞争也相当聚焦。不仅以国与国的方式进行,也会在各公司、各集团和各产业集群之间展开。
4 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新兴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
Johan Annell 先生
专业化分工和全球贸易的增长虽说有益,却也会在创造性颠覆带来的转型中造成政治层面的摩擦。
随着许多中国公司加大力度走出国门,并以相当激进的方式发展壮大,来自中国的高效率、规模化生产、低价格可能会在一些国家迅速激起反响。那么问题就来了,或者说这个问题早已存在。已经有相当多的新兴市场可能会持续奉行保护主义,在政策中增加更多偏向本地的要求,例如,强制把矿物加工工序留在当地,对在该国进口的商品有本地化比例要求。这都是已经发生,有待解决的问题。
但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多年来,西方国家的许多投资早就遇到了这种情况。这些国家在逐渐富裕起来的同时,财富分配方式也会受到影响,有些人所从事的行业在全球层面将不再具备竞争力。很多转型其实与中国没有太大关系,总体而言,更应该说是全球贸易导致的。
在面临着来自全球的竞争时,地方特殊利益集团和当地企业总是会发出不满的声音,这一点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内尤其明显。这些地区出台的很多政策就源自于此,比如保护本地企业、保证本地就业、保住选票。这类本地化的要求只不过是这些国家的政治举措和产业政策的产物,是这些国家内部的政治平衡,也是整个市场的平衡。
5 中国尝试建立新的经济循环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Johan Annell 先生
从商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确定的规则和稳定的全球秩序的好处很明显,世界贸易朝着减少关税、减少壁垒、减少商业问题政治化、开放市场准入的方向发展,而各国商务部一直在探讨类似的话题。
不幸的是,就现状而言,中国公司在进入某些市场时受到阻碍已成了一种趋势,比如无法通过投资审查、投标要求或客户要求中有对中国公司不利的因素。在西方的一些大型传统市场,这种趋势非常令人担忧。某些曾经非常繁荣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如拉美)就是这样衰落的。
因此,我认为中国未来几年的重点显然是成为全球可预测、可靠的贸易和投资伙伴;而且,由于美国的政策不仅针对中国,甚至还针对美国的贸易伙伴,在这两方面来看,中国可能都会有所建树,这对中国公司来说绝对是件好事。
西方公司可能会低估拉丁美洲、中东、东南亚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低估了中国产品整体在质量和成本方面的吸引力,也低估了中国的投资和贸易方式的温和观感以及与中国合作的受欢迎程度。
5 公司应当如何评估快速变动的成本和风险以推动品牌的可持续增长
Johan Annell 先生
我认为首先应该虚心一些,因为我们无法知晓未来。
经济、政治和技术领域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并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甚至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愈演愈烈。因此,公司应该把重点放在他们能够掌控的事情上,并确保他们能够应对潜在的变数。
关键在于权衡利弊。企业一方面要努力进行情景规划,一方面要评估各种选项,为重大决策提供标准流程。但我认为,许多公司没有以结构化的方式来做这件事。
可以参考一些大型石油公司的做法。当油价下跌的时候,他们实际上会去考虑油价上涨的时候如何受益,并在考虑各种情景和选择之后,战略性地“下注”,从而取得了对石油公司来说非常好的结果。这是由于他们锁定“稳健性”的目标,在此基础之上考虑大额资本投资和长期目标。
以“稳健性”为基本,同时要找出适应的选项。
我认为很多公司都应该读读经典著作,比如《孙子兵法》,同时进行价值投资,思考如何加强自身实力,未雨绸缪。企业要以更智慧的方式去运用资产负债表,思考在价值链的哪些部分、哪些行业、哪些国家投入更多资金;在哪些地方让出部分利润以降低风险?
精心计算之后承担运用资本的风险,本就是公司给管理层定下的职责,也是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董事会、首席执行官以及所有的相关责任人,要真正做到精打细算,不仅要为现状思考,还要考虑如何在不同的国家、工厂和产线的投资项目之间分配资本,那才是众所周知的难题。明智地部署资源,建立有价值且难以复制的优势。确保不管未来如何演变,都会取得相对积极的结果。
经验是会积累的。各公司以前的情况可能比较轻松。但总的来说,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并实际计算出概率和可能的结果,这肯定是未来许多公司需要努力的方向。
6 消费者偏好会如何影响公司的供应链战略
Johan Annell 先生
一个行业来说,最终的风险来自于客户偏好以及相应的消费行为,这两点同时也是行业和需求的驱动力。
目前全球市场的主要动向之一是,消费者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想要获得更好的商品,以前买不起的商品,想要更新换代,比如高档家具、最新潮的手机和最高品质的电视机等。
这些偏好和市场总体增长肯定会影响到大众市场产品的产地选择,决定企业到底在哪些市场走全球化路线。比如,跨境电子商务公司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快速响应时尚潮流的变化。一旦社交媒体上的病毒式传播激起了许多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某种面料的欲望,公司必须能迅速扩大产能。
一方面消费者变得更加成熟,通过信息技术有了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3D 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分析等新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使得按需生产的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客人会提出越来越复杂的要求。人们开始成为专业消费者,知识水平堪比专业人士,他们会想要最新款的摄影器材、无人机等,甚至可能提出定制化的要求。
这件事挺让人期待的。未来甚至有可能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定制单品,而不仅仅像现在这样局限于高档汽车等有限的选择,更多类别的产品也能按需定制。公司应当把握住这个机会。
此外,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不仅创造了许多全新的品类,还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效率,加快了产品型号的更新换代。这也是中国的消费类产品拥有的优势之一。由于中国本身市场庞大,制造业企业能够与市场保持密切联系,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出和快速迭代,并进一步接触到全球更多市场和人群。这也对公司的供应链提出了新的要求,供应链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调整后推出新品。
SEB 将不定期在俱乐部内部举办分享活动,邀请其成员深入交流关于采购策略、电子商务创新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洞察和预测,致力激发创新,推动行业前沿,为采购领域的专家与行家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交流机会。
填写下方表单 获取更多采购专家访谈内容
提交表单获取环球资源专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