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资源” 官方微信,获取实时外贸资讯
主页 / 贸易情报中心 / 专家访谈 / 采购菁英汇 | 贸易战持久化之下的供应链出路
环球资源采购菁英汇(Sourcing Elite Board,简称SEB)是环球资源设立的精英会员制俱乐部,仅限受邀行业顶尖人士加入。该俱乐部在上海拥有超过 30 名成员,主要是来自采购领域高层管理人员和拥有学院背景的专业人士。SEB 将不定期在俱乐部内部举办分享活动,邀请其成员深入交流关于采购策略、电子商务创新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洞察和预测,致力激发创新,推动行业前沿,为采购领域行业人士与专家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交流机会。2025 年,SEB 会员及系列活动扩展至香港。
在如今不确定的全球贸易背景下,企业在保持供应链韧性和效率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供应链战略专家、TidalWave Solutions 公司创始人 Cameron Johnson 近期访问香港时出席了环球资源采购菁英汇 (SEB) 的聚会并发表演讲。环球资源在现场采访了 Cameron,深入探讨了这方面的挑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
1 全球制造业格局转变
Cameron Johnson 先生:
在过去的十年中,全球制造业发生了重大转变,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制造业从中国向东南亚的转移。这种迁移经历了三次不同的浪潮。
大约 10 年前,耐克或阿迪达斯等公司最初迁往东南亚的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制造业既要找到成本更低的劳动力,又要设法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
而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引发了第二波迁移的浪潮。2017 至 2018 年间的贸易战打响后,企业意识到,如果不转移产业链就无法向美国出售多少产品。因此,第二波向东南亚迁移的浪潮是为了利用当地对美国出口的低关税优势。
推动当下的第三波迁移浪潮的是东南亚地区日趋成熟的制造业生态。东南亚地区的供应链正日趋完善:比方说,你生产玩具,现在你可以在那里找到塑料商、染料的供应商和熟练劳动力,以及生产产品所需的大多数关键零部件。
东南亚并非唯一的目的地,如今企业正在以更有效的方式规划东南亚之外的布局,同时将目光投向拉丁美洲、中东等其他地区。他们正与供应商和采购商紧密合作,更深入地理解各方面临的挑战,并建立更顺畅的沟通机制。建议企业系统地掌握可用的政策工具,以缓解潜在关税及其他成本压力,包括申请关税豁免、争取地方补贴,以及在低关税地区布局备用供应商等策略。
2 供应链迁移的挑战
Cameron Johnson 先生:
尽管将供应链迁往东南亚的好处不少,也存在几个主要的挑战:
1.基础设施的限制
当地的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不那么成熟,有时难以保证能及时把需要运送的货物运到目的地。
2.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存在差距
东南亚的工人技能水平比不上中国,因为中国花了三四十年才做到这一点。东南亚也得经历同样的过程才行。
3.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同
中国政府会对中国企业的出口提供减税、补贴和土地出让方面的政策支持,而东南亚的政府并不都会提供这些。
4.产能限制
东南亚没有足够的空间将中国的供应链全部转移过去,只能转移其中的一部分。举个例子,越南的总人口与中国一个中等省份的人口差不多。因此,当制造业转移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必然会发现空间不够用了。
3 企业在供应链投资时应考虑多久的时间跨度
Cameron Johnson 先生:
美国和中国之间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目前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这给双方的企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应当做好心理准备,这种情况可能仍会持续下去。
面对持续的不确定性,企业在供应链投资时应考虑多久的时间跨度?又该如何制定更灵活的关税应对策略?“供应链投资的周期通常长达10-20年。关税作为政治工具,十年前还只是“偶尔用用”的手段,如今已成为商业常态。
企业应全面审视供应链布局,重点关注长期韧性建设(多地布局)、专业化分工,以及如何持续获取原材料、人才等关键要素,从而在挑战来临时保持发展动能。他主张,企业需要与各级政策制定者保持对话,确保后者能听到准确的反馈,理解其政策给企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美国的政策正越来越重视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政策现在更倾向于将制造业转移到美国或北美,或者是希望制造业不受中国的影响。
RCEP 等协定同时涉及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企业来说,关键在于弄清楚这类协定在各成员国的具体优惠条款,并预判美国如何看待规避关税(如转运)的行为。美国监管的通常关注规避关税的措施和使用来自中国的物料,而中国更关注区域内的贸易流动。建议企业采取差异化策略——面向美国市场的产品选择对美低关税地区生产,其他产品的生产则布局于可辐射亚洲多国的生产基地。
4 打造更有韧性的供应链
Cameron Johnson 先生:
1.地域分布的多样化
公司应该多地建厂。例如,除了中国境内的工厂以外,也可以选择在东南亚、中东或墨西哥等地建立工厂。客户喜欢样,因为他们现在可以从不同的地方下单。
2.展示自身的适应能力
如果供应商对客户关心的供应链问题无动于衷,会让客户(尤其是美国的客户)感到不满。有时候,你只要表明自己正在制定计划,已经有了供应链迁移的应对方案。
3.市场多样化
不要将目光只局限于美国和欧洲市场,也可以考虑其他方向。中东、非洲以及美洲其他地区开放的新市场,你还可以去很多其他地方赚钱。
5 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仍有机会
Cameron Johnson 先生: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Cameron 认为,希望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公司仍有机遇,尤其是绿地投资领域(绿地投资: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立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绿地投资会直接带来东道国生产能力、产出和就业的增长)
如果你进行绿地投资,或者如果你在某个领域能帮助当地创造就业机会,政府通常不会找你麻烦。对于想要进行绿地投资的中国公司和供应商来说,这方面有很多机会。
企业应该多与当地的利益相关方建立联系,必须与政府的不同部门进行沟通。例如,如果你想在某一类型的州或城镇开店,你就应该去和当地市长、县长、公用事业公司交谈,以确保他们确实能提供你需要的东西,同时也要了解对方的顾虑。
6 供应链管理应用 AI 技术的前景
Cameron Johnson 先生:
人工智能为供应链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企业能够运用人工智能分析大量历史数据以改善运营:人工智能将首先推动效率的提高,之后才会在可追溯性方面体现出优势。在 Cameron 之后出席 SEB 在上海举行的另一场以 AI 技术助力供应链行业改善为主题的线下研讨会时,他再次提到了将供应链相关企业应用 AI 技术的紧迫性:如果企业在将 AI 技术应用于自身改善时过于谨慎,将给竞争对手留出弯道超车的空间。一旦竞争对手抢先成功找到了应用 AI 技术进行改善的机会,在运营管理或销售效率方面建立起领先优势,就会形成巨大的风险。
对于目前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供应链相关企业来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由于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应用 AI 技术的速度居于全球前列,因此跨国公司的中国分部或团队将更早遭遇这场 AI 变革,更早看清其利弊,总结实践经验,从而领先全球其他地区一个身位。
SEB 将不定期在俱乐部内部举办分享活动,邀请其成员深入交流关于采购策略、电子商务创新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洞察和预测,致力激发创新,推动行业前沿,为采购领域的专家与行家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交流机会。
填写下方表单 获取更多采购专家访谈内容
提交表单获取环球资源专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