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掃碼關注

“環球資源” 官方微信,獲取即時外貿資訊

專家訪談

主頁 / 貿易情報中心 / 專家訪談 / 採購菁英匯 | 全球化重整與企業應對策略

採購菁英匯 | 全球化重整與企業應對策略

發佈日期: September 22, 2025

閱讀量:

Share:

環球資源採購菁英匯(SEB)是環球資源設立的精英會員制俱樂部,僅限受邀行業頂尖人士加入。目前,該俱樂部擁有逾 50 名會員,主要是滬港兩地採購領域管理高層及擁有學院背景的專業人士。SEB 不定期在俱樂部內部舉辦分享活動,邀請其成員深入探討採購策略、電子商務創新,及全球經濟格局洞察與預測;致力激發創新,推動行業前沿,為採購領域行業人士與專家提供充滿活力的交流機會。

近日,世界經理人邀請環球資源 SEB 社群的 Valerio D'Angelo 進行專訪,Valerio 就供應鏈多元化與企業的對策分享了個人見解。

Valerio D'Angelo 是公共事務與國際企業戰略方面的專家,在多家上榜《財富》500 強的歐美消費品公司中擔任高級職務。Aroca Group 被公認為東南亞首屈一指的公共事務諮詢公司之一,專注于為客戶提供高層培訓、深入政策分析以及獨特的公共事務諮詢服務。

 

關稅給全球化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我不認為會有很大的影響,因為關稅過去一直存在。不過,很明顯,關稅的衝突會重塑國家之間的關係,但這不代表經濟整合的趨勢會受到阻礙。

當前的世界正在重新調整,我們過去所知的極致的全球化,或者說快速全球化的進程將放緩。但從趨勢而言,我認為各個國家之間的整合仍是大勢所趨。

這種重整的過程當然會對全球化帶來影響,但這種影響很難量化。我認為在已經經歷過全球化的世界裡,這種影響不會太大。

而且,全球化會促進技術的進步,比如互聯網,比如人工智慧等。或者,從經濟整合的角度來講確實會導致其進展略有放緩。但我相信,總體來說,這只是階段性的重整。

 

您主張,目前的國際貿易動盪的現狀是經濟、政治和科技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那麼根據您的理解,目前幾大經濟體在進行調整的過程中各自想要達成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我認為,他們的主要目標是多元化。

目前的動盪只是一個過程。各大經濟體試圖對其採購和供應鏈體系進行多元化的改造。這是新冠疫情導致的結果。當時許多國家和經濟體的供應鏈都受到了嚴重干擾,最後不得不高度依賴兩三個國家的製造業。所以,這是各大經濟體在事後將供應鏈多元化的一種嘗試。

至於大的企業集團,他們早在 12-15 年前就已經開始這麼做了,甚至早在疫情之前就有動作。我認為,這只是他們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供應鏈擾動而採取的多元化舉措。

 

您不認為各大經濟體有可能將彼此視為衝突的目標,而是認為經濟的整合才是未來的方向?

我是這麼認為的。

未來如何很難講,但我相信目前的局面只是各大經濟體對採購和供應鏈體系的多元化調整。我不認為衝突本身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一方面,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供應鏈和採購體系重整的關鍵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全球主要經濟體也會根據自己的貿易逆差情況做出判斷,會設法對貿易逆差採取措施。所以,整體來講,我認為目前還是多元化調整的成分多一些。

多元化通常意味著增加可選項,而不是排除,更多的選擇也意味著更多的全球貿易往來,意味著整合的可能。當然,整合也會有各種不同的形式。

 

有些供應商已經在墨西哥或越南設廠,但美國政府也已經盯上了這些地區。在您看來,美國政府是否會針對所有為包含中國製造環節的供應鏈提供支援的國家?供應鏈中的企業是否有必要為中美脫鉤做好準備預案?

我不認為美國政府專門盯著哪個具體的目標,因為美國政府也在考慮對歐洲加關稅。所以,並不是針對哪個具體的國家。我還是認為,這屬於多元化的大趨勢。

而且,我不認為會發生全面脫鉤。在七、八月份的時候您已經可以看到中美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有所緩和,正在試圖達成協議。所以,我不認為會發生全面的、大規模的脫鉤。

除了多元化的原因,還有經濟因素驅動的製造業回流,但我還是不認為中美之間正在走向全面脫鉤。我不認為現在美國政府針對的是任何具體的經濟體或具體的產地。

但美國政府的做法確實有些不可預測,讓全世界感到震驚,這也給企業造成了困擾,難以保持穩定生產。我要重申的是,這是由於世界正在重整,各大經濟體正在重塑其供應鏈。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

 

您認為中美脫鉤不是最終的走向,只是為了給供應鏈找到更多的選擇?

我是這麼認為的。

別誤會,我不是說一點脫鉤的跡象都沒有,但更主要的誘因是供應鏈的多元化。不止美國,全球很多企業也在試圖尋找新的機會、新的市場,但最終的目的是供應鏈的多元化,而不是脫鉤。

有些經濟體會出於經濟方面的考量,迫使企業回流,所以這屬於實質上的脫鉤,但我不認為中美之間會是全面脫鉤。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全面脫鉤是不可想像的。

 

您覺得供應鏈規避風險最有效的策略應該是什麼?

這取決於你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

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或者在我看來,從私營企業的角度來說,多元化是最有效的。而且不少國家以及許多大的企業早在15-20年前就已經開始多元化佈局了。這存粹是從採購,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說的。

當然加大科技投入也是一種應對方法。科技能優化供應鏈中所有的相關職能。

可持續性也很關鍵,因為能保證企業最大限度地減輕供應鏈擾動的影響。雖然這也要分是哪種類型的擾動,擾動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但一般來說,我認為可持續性能夠幫助企業取得一些優勢。

 

目前您會建議企業關注哪些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這些國家和地區吸引您的理由是什麼?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要分行業,也要看你用什麼標準來評估。比如玩具製造業這樣依賴塑封成型的行業,需要周邊有成熟的製造業生態,比如汽車工業和勞工市場等。因此,他們往往會考慮中國、印度、越南和土耳其這些地區以進行產業鏈整合。

但很明顯,亞洲依然是全球貿易的核心。包括中國、越南、印尼等。但也有些地區上升勢頭很明顯。比如土耳其,地理位置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跟歐盟建立起了特殊的貿易關係。其他的包括非洲的增長勢頭也很明顯。非洲的發展吸引了廣泛關注。今後的變數也不小,但目前關注非洲的人很多。

但發展比較迅速的地區中,我認為最值得關注還是這三類。

 

對於希望把握數位化和可持續性機會的企業,您會給出什麼樣的建議?

如果他們已經有計劃把握數位化和可持續性的機會,我覺得他們找對方向了。這條路徑是正確的。可持續性和數位化是確保企業能夠敏捷行動,應對供應鏈擾動的有效方式。

數位化讓企業得以自動化運營,優化流程,在運用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智慧決策,改善客戶體驗,降低成本,為企業擴大規模和創新提速。

數位化的進程是不可阻擋的,它可以給企業的業務提速,改善流程,削減成本。我能說的就是,在數位化和可持續性上增加投入,但同時也要確保這些投資符合公司和業務的需求。

但除了應對供應鏈擾動,企業還應當在員工身上投入,才能取得競爭優勢。

 

能否舉幾個例子,說明企業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機會?

可持續性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如果要把範圍縮小一些的話,我們可以講環保,這也是如今非常重要的因素。

確保企業在採購方面遵循了一定的環保法規。自由貿易協定(FTA)中就有大量與此相關的內容。與其他地區一樣,要想與歐盟達成貿易協定,獲得關稅減免,必須把可持續性和環保作為一項重要的考量要素,也是關鍵的標準之一。

此外,還能增加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因為現在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很強,對環保問題更關注,這能影響他們的採購決策。他們希望購買符合可持續性標準的商品。很多時候,他們希望自己的採購行為能具有環保方面的意義。所以,環保問題能幫助企業形成競爭優勢。

所以,這兩個因素對於企業未來的成功有著戰略意義。

提交表單獲取環球資源專屬服務

* 連絡人

此項為必填項

此項為必填項

* 聯繫電話

請填正確國家號

請填正確手機號

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政策Cookie政策 (Cookie Policy)以瞭解有關你個人資料的處理常式。
點擊“提交”即表示你同意你已經閱讀了我們的隱私政策和小型文字檔案政策 (Cookie Policy)和接受我們的使用條款

提交